雷达利用什么探测,雷达是靠什么来探测到目标的

2022-11-06 18:32:56    来源:元马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目录一览

1,雷达是靠什么来探测到目标的2,建造工人常用什么测长度雷达利用什么的原理测距离3,雷达是利用什么进行定位和导航的4,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还是电磁波

1,雷达是靠什么来探测到目标的

雷达,将电磁能量以定向方式发设至空间之中,藉由接收空间内存在物体所反射之电波,可以计算出该物体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
电磁学中曾经讲过金属会和同等量级的电磁波产生剧烈振荡,也就等于会发射信号了。现在的隐形飞机针对现在的厘米波雷达设计的,可以将厘米波反射或者吸收,但对于米波没有丝毫用途,而且飞机的大部分部件的是处在米这个量级,所以在米波雷达前隐形飞机也就不隐形了!米波雷达的信号无法为导弹提供制导信号,只能显示出大概的轨迹,所以只能用作预警,但已经足以对隐形飞机构成足够的威慑力! 近年来,各国都在不断发展已经被淘汰的米波雷达技术,以对抗隐形飞机。同样,毫米波雷达对于现在的隐形飞机也很有效!
是电磁波

2,建造工人常用什么测长度雷达利用什么的原理测距离

雷达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雷达分为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两大类。脉冲雷达因容易实现精确测距,且接收回波是在发射脉冲休止期内,所以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可用同一副天线,因而在雷达发展中居主要地位。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当雷达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时,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雷达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军用雷达和民用雷达,军用雷达包括警戒雷达,制导雷达,敌我识别等;而民用雷达包括导航雷达,气象雷达,测速雷达等。 天气雷达是探测大气中气象变化的千里眼、顺风耳。天气雷达通过间歇性地向空中发射电磁波(脉冲),然后接收被气象目标散射回来的电磁波(回波),探测400多千米半径范围内气象目标的空间位置和特性,在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突发性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原理就是当发射装置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时候,碰到一些物体会反射。 所以通过计算反射时间和发射角度,从而可以计算对方物体的方位和距离。要说具体点,这个就是个学科了,我知道的话就可以自己制造了。。呵呵

3,雷达是利用什么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一般空气中用雷达是电磁波,水里用声纳探测.利用微波发射出去再折射回来,计算出所用的时间,再除以光速,就知道与周围参照物的距离了。
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辐射源种类可分为:有源雷达、无源雷达。 (2)按平台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机载雷达、星载雷达等。 (3)按照波形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波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 (5)按用途可分为:监视雷达、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制导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6)按扫描方式可分为:机械扫描雷达和电扫描雷达。 电扫描雷达是指使用电扫描天线的雷达,典型的方法是用控制天线阵元馈电相位的方法来达到波束指向灵活可控的目的,又叫做相控阵雷达,是未来雷达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确定一个物体的坐标是雷达的首要任务。雷达利用无线电波的直线传播和传播速度不变的特性,利用物体对电磁波反射的特性达到此目的。电磁波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特性有所差别,因此利用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制造的雷达用途不同,它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为人类所用,从探测地下、水下、空间、到外层空间、深空的目标,无所不能。对一个目标特别是移动目标的定位,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如机场塔台原点),而雷达天线座是雷达的坐标原点,雷达测量目标获得相对应它的坐标的距离、方位角(以正北为0度,顺时针为正、逆时钟为负)、俯仰角(水平为0度,仰为正、俯为负),它的数据送到塔台必须进行坐标转换,变成从塔台观看的飞机的轨迹,显示在图板上,让指挥员随时掌握飞机航线实现导航。这便是你需要了解的雷达定位和导航的原理。
雷达 radar 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雷达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飞速发展。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雷达分为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两大类。脉冲雷达因容易实现精确测距,且接收回波是在发射脉冲休止期内,所以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可用同一副天线,因而在雷达发展中居主要地位。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当雷达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时,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4,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还是电磁波

当然是电磁波了,如果是声波,那速度才三百四十多米,超音速飞机更捕捉不到信息,电磁波是接近光的速度,唆的一下!就逮到了!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装备,它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很难说涉及究竟谁是第一部雷达发明人。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最早投入实用的军用雷达是由英国研制的。其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沃森-瓦特当时任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研究室主任,20世纪30年代初曾领导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电离层的研究,他使用阴极射线管接收和显示无线电回波,并计测电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确定电离层的高度。1935年1月,当他受英军委托研究利用电波探测空中飞机的装置时,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研制出对空警戒雷达的试验装置。2月26日,沃森-瓦特为军事部门领导人进行雷达表演,雷达探测到了16公里外的飞机。后来经过改进,到1936年1月,沃森-瓦特雷达探测距离已达120公里。 鉴于雷达所具有的受天候的影响小、观测距离较远等优点,为了对付夜间上浮的德国潜艇,英国人决定将雷达搬上飞机。193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由英国科学家爱德华·鲍恩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鲍恩等人从1935年开始研制机载雷达。在1937年年中研制出一部小型雷达,并把它安装在一架双发动机的安桑式飞机上――这架安桑式飞机便成为最早载有雷达的飞机。7月至9月,机载雷达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它可探测到16公里以外的水面舰艇。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面对纳粹潜艇战和对巩固空袭的威胁临近,鲍恩博士主持研制的ASV Mk1/ Mk2型机载对海搜索雷达和A1型机载夜间载击雷达正式装备英国,成为世界上首批实用机载雷达。它们采用的是米波波段。后来又对这两种雷达进行了多次改进,在打击德国潜艇和夜间轰炸机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对付德国空军夜袭的飞机,英国人发明成功截击雷达后不久,就开始研制一种专门的夜间战斗机。英国人对一种双发轰炸机进行改型设计,加装了当时英国最机密的夜间截击雷达,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夜间截击机――“英俊战士”夜间战斗机。该机于1939年7月首飞成功,1940年11月19日第一次在夜间击落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首开用机载雷达拦截并击落敌机的先河。 随后,德国空军以牙还牙,1943年10月,德国人开始在飞机上试验“利喜顿斯泰恩”机载雷达。装有这种新型机载设备的德国战斗机开始给空袭德国的盟军飞机带来很大麻烦,不少飞机被击落。 1940年2月,英国人研制成功多腔磁控管,为机载雷达跨入微波波段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英、美的国际合作使雷达技术与生产迅速取得成效,并在1942年开始批生产。 尽管早期的机载雷达体积和重量均很大,探测距离较短,且可靠性也很差,但它们总算是使飞机具备了全天候能力,可以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因此,主要航空大国装备机载雷达的飞机越来越多,它们击落的敌机数量也节节攀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较著名的夜间战斗机型号有英国的哈维兰“蚊”式Mk,德国的He.219a-2/R1、容克斯Ju.88g-7、道尼尔Do.217N-2,美国的P-61、P-70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向日本本土逐步推进时,遭受了日军“神风”特攻队自杀式的疯狂攻击,舰船损失很大。 为了改善舰队的对空警戒能力,扩大其对海上目标的监视范围,尽可能远地发现和拦截日军的自杀性飞机,1944年美国海军开始了用空中预警机取代雷达警戒舰的研究,一部AN/APS-20型雷达被安装在一架TBM“复仇者”式舰载鱼雷攻击机上,将其改装成TBM-3W型预警机。试验获得成功后,1945年3月,TBM-3W型预警机正式配备到航母上。该型机也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空中预警机。
超声波的话。它反射的速度还没飞机快 所以不可能额。是电磁波,它的速度是光速
有些动物是接收超声波的啊!
电磁波
电磁波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